【早鳥優惠】藝術治療團體督導 (台北、新竹、高雄)
2025-03-29
【台北】以客體關係為基礎的心理動力藝術治療團體督導 (114.05─114.08)
動力取向藝術治療一直以來是藝術治療專業的重要基礎,也是執行深度心理治療的工作方式,而動力的理解與學習,有一大部份仰賴治療師將自身實務的經驗在督導關係中討論,透過這樣的學習模式,一點一點地覺察治療中的許多現象。
有別於傳統精神分析的雙向關係,藝術治療中創作的存在形成治療的三角關係,讓動力的變化更形複雜。本次督導團體邀請本會資深的藝術治療督導林曉蘋,擁有豐富的實務與督導經驗,帶領實務工作者以Klein、Winnicott、Freud的理論觀點瞭解治療歷程中的創作動力與關係動力,協助受督者反思與釐清個案工作中的困境,進而在治療中有能力自我覺察、涵容、等待以及執行適當的回應。參與團體督導的受督者將透過持續的個案討論,從中學習藝術治療的歷程。
地點:台北市區 (詳細地點另行通知)
時間:兩星期進行一次、皆為星期三14:00~17:00
5/7、5/21、6/4、6/18、7/2、7/16、7/30、8/13
備註:參與者須自備簡單畫具
【講師介紹】
林曉蘋
英國Queen Margaret University College藝術治療碩士,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藝術治療師暨認證督導。以客體關係理論作為實務工作的核心概念,工作對象有幼兒、兒童、青少年、成人、伴侶與銀髮族,專長於早療、創傷、特殊需求兒童、婚姻、床邊藝術治療、安寧、身心障礙、精神健康與自我成長。目前任職於兒童慈善協會及工作室督導,同時為瑞信兒童醫療金會藝術治療顧問。曾任職於台中榮總、花蓮門諾會醫院,以及台中愛心家園、世界展望會、家扶中心等社福團體,國衛院兒童友善醫療專家推動小組成員,並曾於全台各醫院、學校等機關團體提供團體、專業講座與工作坊,致力於藝術治療的推廣與工作機會的開拓,曾經擔任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第六屆理事長,目前為創造性藝術治療師專法倡議者。
【新竹】創造有抱持性環境的藝術治療團體督導 (114.07─114.11)
藝術治療一直以來是令人嚮往的專業的知識與技能,而藝術治療要能在實務工作中發揮其最大功效,除了藝術治療師的專業評估與介入外,如何維持好的治療架構、與系統良好合作以確保個案獲得適切治療資源,都是治療有效的重要關鍵。
如Winnicott D.所描述:從懷抱嬰兒的母親身後環抱兩者的父親,象徵著支撐與界限,讓母親能安心提供情感的包容,令懷中的嬰兒能在這安全的環境中成長與探索。本團體將透過團體討論、藝術創作,豐富與深化藝術治療專業,也同時增進創造[有抱持性結構的治療環境]的能力!
地點:森SPACE (300新竹市北區經國路二段100號11樓;會議室詳細地點另行通知)
時間:皆為星期六14:00-17:00;每次3小時、8次,共24小時
7/12、7/26、8/9、8/23、9/13、9/27、10/18、11/8
【講師介紹】
張怡敏
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藝術治療碩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輔在職碩士;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藝術治療師暨認證督導;諮商心理師與台灣諮商心理學會認證督導;台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。
以心理動力為主要實務工作取向,工作對象有兒童、青少年、成人,專長於身心情緒困擾、人際關係、家庭關係、親密關係、生涯等議題。
現任:安立身心診所諮商心理師暨藝術治療師、國立清華大學諮商心理師暨實習生督導、元培醫事科大諮商中心實習生督導、陽明交通大學交大校區諮商心理師、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理事。曾任台北市立景美女中專任輔導教師,並與新竹縣市各級學生輔導諮商中心、社福單位及數間諮商所合作。
【高雄】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的藝術治療團體督導 (114.07─114.10)
點此報名連結
「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有助解釋如何多元運用媒材─從行為到象徵、情感到認知,它為藝術治療中要做什麼、何時做、為何做提供了架構」,《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:運用藝術於治療中的理論架構》一書的作者Lisa D. Hinz,簡潔明瞭地說明了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的工作核心。
本督導團體為折衷取向、以案主為中心,將透過持續的個案討論,以表達性治療連續系統(ETC)為主,媒材使用為輔,協助受督者深入探索關於情緒發展、認知發展、媒材選擇及使用等面向。
地點:高雄市鼓山區華豐街61號
時間:皆為星期六13:30~16:30
7/26、8/2、8/16、8/30、9/6、9/20、10/4、10/18
備註:參與者須自備媒材;材料清單將另行通知
【講師介紹】
于珮懿
行動藝術治療師、台灣藝術治療學會第十屆理事長
台灣藝術治療學會專業認證會員與認證督導
美國恩波利亞州立大學 藝術治療碩士